五天后,在一次大的朝会上,朱元璋红光满面的坐在龙椅上,看着下面的大臣们。“诸位爱卿,你们现在有什么事情,赶紧出班奏来,要是没什么事儿,就散朝回去吧。”现在很多的日常政务,除了六部九卿能够正常运转之外,就是太子能够当机决断为自己分忧,朱元璋倒也没什么太多需要操心的事。这时,李善长出班奏报说。“海防衙门代理防御使李祺送来了一封奏折,附加一份万民伞,说是朝廷出兵东瀛,肃清倭寇,从此沿海再无倭寇之袭扰,故送万民伞和万言书,感念陛下恩德!”海防衙门代理防御使李祺,其实就是李善长的嫡长子,这个时候,他把儿子送到这个位置上,明着看是屈尊低就,实则是去刷经验镀金。听了这个奏报之后,朱元璋心情大好,扫视了一眼众臣,说道。“传咱的旨意,命沿海之地减免三年赋税,把海防衙门代理防御使李祺升为正三品,正式任命为防御使,赏俸禄一年。”正三品武官一年的俸禄,满打满算不到一百两银子,这点钱,基本上等于是李善长府中不到两天的开销。不过,这也说明自己迂回策略的成功,李祺已经从某方面受到了朱元璋的重视,日后加官进爵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。此时,刘伯温忽然出班奏道。“启奏陛下,沿海百姓并不愿意朝廷减免赋税,甚至他们想要凑钱远征东瀛的大明船队,想要朝廷一举灭掉东瀛,把那些倭寇全都抓回来做奴隶,他们已经在万言书中说明,愿意大量购买朝廷的国债支持,朝廷远航殖民。”刘伯温的这个奏报,让朱元璋更是大喜,说明自己的远洋出海政策没错,在沿海还是很受百姓欢迎的。想到这儿,他马上就说。“既然如此,那此事更是民心所向,要推行下去,把倭寇彻底的剿灭征服,对了,咱刚刚封涛儿为护国公,让他就暂时在内阁学习行走吧,和你们三位阁臣商量一下,后面该怎么办。”提到朱涛,朱元璋下意识一眼朝堂,忽然发现,这个倒霉儿子竟然没来上早朝。“朱涛为什么不来上早朝,李先生,你现在是首辅,就由你去通知他吧,让他明天开始参与早朝,不可延误。”李善长听完这话之后,似乎是有些难言之隐,不好意思的说道。“陛下,臣早就已经去通知过了,但是朱涛他说…”就这一沉的功夫,朱元璋心里明白,这个涛儿肯定没说什么好话。“有什么就说什么,不用藏着掖着的,咱那儿子咱自己清楚。”李善长微微的叹了口气,这才说道。“他说早朝时间太早了,根本就起不来,如果能够把朝会的时间定在吃完中午饭后,还可以考虑一下。”这话一出口,在场的这些大臣们基本上全都愣在当场,彻底懵逼了。自古以来,根本就不乏不愿意上朝之人,这些人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,比如有的称病,有的干脆就告老还乡。至于说因为起不来床不愿意参与早朝的,朱涛这可是独一份啊,开了大明的先例了。这下子,给朱元璋气的胡子都有一些发颤。“这个臭小子,怎么成了亲了还这么懒,非得治一治,他这臭毛病不行,必须让他来上朝,成天只知道胡吃闷睡哪还得了。”